◆當下中國,需要的不是走穴撈錢的諾獎得主,而是腳踏實地的大科學家。
正解局出品
2019年諾貝爾獎獲得者名單正在陸續揭曉。可以預料,不久之后,這些諾獎得主便會來到中國走穴撈錢。
自新千年伊始,中國就興起了一股諾獎得主走穴熱。
諾獎得主瘋狂撈金,中國真的是“人傻錢多速來”嗎?
1. “組團”來中國走穴
諾獎得主從何時起頻繁來華,這個已無從考證。
代表人物,卻有一二。
蒙代爾是來華最多的諾獎學者。1999年,蒙代爾因“開放經濟中貨幣與財政政策”理論被授予諾貝爾經濟學獎,其提出的“最優貨幣區域”理論將歐元由概念變成現實,被譽為“歐元之父”。
早在1995年,蒙代爾就到訪中國,與中國就此結緣。獲得諾獎后,更是成為了“常客”。此后10年間,蒙代爾訪問中國超過20次。僅2013年下半年,就來了5次。
(蒙代爾出席中國某論壇)
長江后浪推前浪,一代新人換舊人,諾獎得主也不例外。
最近幾年,在中國獨領風騷的是挪威的愛德華·莫索爾。自從2014年獲得了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,莫索爾好像“愛上”了中國。
讓我們來看看2019年莫索爾在中國行程吧——
2月26日,會見浙江嘉興市領導。
4月7日,參加河南鄭州諾貝爾獎獲得者科技創新中心的揭幕儀式。
5月5日,訪問山東大學。
6月15日,在陜西中醫藥大學作學術報告。
9月10日,參加第十七屆中國西部海外高新科技人才洽談會。
9月13日,參加歐美同學會第六屆年會暨海歸創新創業鄭州峰會。
9月16日,接受某母嬰類社區綜合平臺的采訪。
9月18日,走進電子科技大學。